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研讨课的主题是“几何图形的问题”(每个学期的主题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各年级都备的是这个类型的课。而我们五年级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是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第一课时,不难讲,也不好讲。不难讲,是因为教学内容不是太难;不好讲,指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不是件容易的事。
研讨课,要求各级部老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一起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同课同构。于是,我们五年级的3位数学老师集大家智慧为一体,共同设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并通过多次试讲,修改,最终在今天呈现在全校数学老师面前。讲完之后,同事说我这节课讲得还不错:会引导,学生展示讲解全面到位很精彩,重点难点突破,时间把握恰当。其实,上完这节课,我自己也觉得和孩子们配合比较默契,很舒服,课堂氛围还不错。这和课的设计也是分不开的。
1.围绕情境主题,走进生活
本节课的引课,我们设计了与学生打扫卫生区的情境,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将问题自然地提出来:四(1)班和四(2)班每天要打扫学校门前的两块草坪,四(1)班的同学认为他们打扫的长方形的花坛大,四(2)班的同学认为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面积大,为此争论不休,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解决,好吗?学生齐答:“好”。于是,就进入了新课环节。
长方形的面积以前学过,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就要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了,正好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操作,重在体验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数格子”的方法,1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横排5格,竖排3格,共5×3=15(㎡)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本节课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开始也延续用“数格子”的方法,根据数出的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的推导过程不在于“数格子”,而是用剪拼图形的方法进行推导。因为这个过程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因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同桌合作操作讨论环节,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图形的画、剪、拼活动。
孩子们的转化方法一般有这两种: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面的底做一条高,沿高剪下,把一边平移到另一边拼成长方形;或沿平行四边形中间的一条高剪下,平移拼成长方形。通过操作,学生知道,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3.学生展示讲解,主体性强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完,就进行汇报。同桌两人一起上讲台,在黑板上边操作边讲解,下面的同学若有疑问就举手提出,若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上黑板前展示。老师只站在旁边看,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4.练习设计有层次,由易到难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层次,由易到难有梯度。
第一题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结果;第二题是看图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里需要学生正确地选择底和高才能计算正确;第三题是出示三个等底等高的三个平行四边形甲、乙、丙,让学生计算面积,说说发现。此题重在让孩子们发现在同一组平行线之间的,同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相等。
不足之处:转化方式有点少,孩子们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下课的时候,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转化方法,和黑板上的不一样,就是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剪开,再把两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再拼,也能拼成长方形。”“那你为什么不举手上台演示呢?”我问。他低声说:“我不确定。”“不确定没关系,说出来大家一起研讨,有错可以修正,没错又多了一种方法,多好,以后有想法就说出来,好么?”他点点头。
其实,课堂里还有孩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由于紧张没有举手发言。平时在没人听课的时候,他上台讲课讲得可好了,这回一有全校数学老师听课,他就紧张得不敢举手了,看来,还得加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胆量的训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