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动画片观后感,话剧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狼来了》等儿童题材的电影,都讲述了撒谎的严重后果,让孩子看了以后,认识到说谎的坏处,感到害怕,从而不敢撒谎。

父母容易把撒谎等同于故意欺骗,上纲上线,和恶劣品质挂钩,因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不撒谎。

实际上,撒谎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然的、正常的现象,它意味着着孩子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撒谎产生的原因,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而不是急切地否定和批评孩子。

下面,本文就从《木偶奇遇记》、《狼来了》、《狩猎》三部电影出发,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和类型,然后再来判断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撒谎行为。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01

从电影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和类型

1. 类型一:逃避型

《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因为害怕被仙女责罚而撒谎。

邻居家的二宝现在两岁多,吃饭时碗掉到地上,邻居严厉地问是谁干的?她先是楞了一会儿,然后一口咬定说是爷爷干的。

孩子很敏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妈妈的严肃表情就足以让孩子害怕。为了逃避,孩子选择了撒谎。

这是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孩子知道接下来会还有惩罚在等着,只会更加迅速、肯定地撒谎,否认自己的行为,以逃避惩罚。

2. 类型二:虚荣型

《狼来了》放羊的小男孩因为想捉弄别人撒了一次谎,却意外的成功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小男孩由此产生了成就感,于是再次撒谎。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虚荣心。

幼儿园里常常有小朋友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夸张地说自己家有多少多少架飞机,多少多少辆坦克。

  • 有的孩子会在班里跟别人聊天时听到别人说去过迪士尼,为了和其他人保持一致,明明没去过也会说自己去过。这同样是虚荣心在作祟。

为了虚荣心而撒谎,常发生在在小伙伴之间、集体之间。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3. 类型三:想象与现实混淆型

《狩猎》中,克拉的哥哥带朋友在家里看成人影片,对着克拉说脏话。克拉非常讨厌哥哥的行为。

当早熟而又缺乏父母关爱的克拉向老师卢卡斯表白失败后,充满挫败感,把卢卡斯当成是最讨厌的人,想象卢卡斯也有着令人讨厌的行为,并说出来发泄情绪。

孩子容易将现实与想象混合,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事情。

记得去年我侄子从动物园回来后异常兴奋。奶奶问他看了哪些动物,他把所有看过没看过的、凡是知道名字的动物都说了个遍。煞有介事的说给熊猫喂了竹子,给狮子喂了肉,实际上他只给兔子喂过几根胡萝卜。

学龄前的孩子是想象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加上缺乏常识性的判断,很容易混淆现实和想象。

4. 类型四:诱导型

《狩猎》里的克拉认识到自己撒谎给老师带来的不幸,向妈妈承认撒谎的事,反被妈妈以为是克拉有了心理创伤,诱导克拉坚持以前的说法。

新入幼儿园的孩子回家后,父母每天都会关切地问:有没有小朋友打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在父母暗示下,孩子在脑海中想象老师批评他,别的小朋友打他,然后某一天告诉父母,小朋友打他了。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品质,会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比如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孩子谦让。孩子在真的面临这种选择时,违心的选择小的。

孩子为了骗取父母的肯定和夸赞而装成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情时,何尝不是因为受到父母暗示和诱导?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02

父母需要反思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再决定是否揭穿

发现孩子撒谎,父母不用立刻火冒三丈,急于揭穿和批评孩子,要先调查清楚到底孩子是因为什么撒谎,再决定怎么做。

有些原因造成的撒谎,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父母不妨暂时先不要揭穿,消除原因后,这些撒谎自己就会消失。就像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孩子过于严厉,惩罚过重

父母都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当孩子的表现和期望不一致时,有的父母会采用严厉的方法惩罚孩子。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同学经常因为成绩不好被他父亲打。为了不挨打,他在考卷上仿写家长的签名后交给老师。后来被发现了,又是一顿胖揍。

打骂惩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逼得孩子撒谎。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不爱写作业,为此经常撒谎,父母用了批评打骂各种手段,可女孩依然继续说谎。

因为女孩每一次不完成作业,都受尽打骂和羞辱,她内心觉得反正已经被否定,也改不掉了,要打要骂就这样吧。完全没有改变的动力了。

态度过严、惩罚过重,本身就是一种强化行为,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将撒谎变成一种习惯。

如果家长能在发现这类问题,不必急于拆穿谎言,想清楚原因,反思自己的管教是否过严,尝试改善自己的方式方法,相信孩子在较为轻松的的环境下,消除了心理压力,很快就不会再这样继续撒谎了。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2. 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是对社会、对世界的信任感。父母是孩子的中心,孩子的全世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足够多,孩子对父母的产生的安全感就足够多。

父母的关爱不足,孩子的安全感就会缺失,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撒谎就是其中一种。

育儿交流群里的一位母亲吐槽说家里的二宝出生后,大宝总是说自己感觉头疼、肚子疼之类的。家长急匆匆地带孩子去检查后发现孩子没病,其实是装病。大宝后来承认说父母总不陪他,于是假装自己生病想让父母陪。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太少,心理需求关注不够,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后,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就容易用撒谎的方法吸引父母的注意。

家长如果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遇到孩子没病装病,或者明明想要做什么事情却说自己不想做,想要某样东西不敢要……诸如此类的情况,一定不要马上责骂孩子,应该沉下心来想一想,如何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孩子重新获得了安全感,撒谎的行为自然就消失了。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3. 内心匮乏

内心的匮乏,会使得孩子通过他能运用的一切方法向外追寻物质,以填补匮乏感。

老家的表姐,家庭条件不错,可是她总是教育孩子勤俭节约。

她的小女儿从小喜欢布娃娃,可是只能玩姐姐小时候玩过的旧玩具。小女儿常常央求表姐说想买个新的娃娃,却总是被拒绝,表姐认为是浪费。

后来小女儿以学校缴纳辅导资料费用为名骗了亲戚,才终于买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亲戚发现后,气急之下狠狠批评了孩子一顿,和老师沟通后,明白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逐渐转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再给小女儿穿姐姐的旧衣服,完姐姐的旧玩具,一并置办新的,听取她的想法,满足她的合理要求。

父母习明明有条件,却不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还有的不管是不是真穷都向孩子哭穷,要求孩子节约,别虚荣心那么强。

长期的物质匮乏,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匮乏。当对某些物质的渴望过于强烈时,一旦找到机会就会通过撒谎等方法获取。

父母不妨用心倾听孩子的欲求,有条件的话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确实没有能力也要尽快诚实的回应,不能忽视、不予理会。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03

必须揭穿孩子的谎言时,应该如何做

尽管孩子撒谎时,一般情况下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建议父母立刻拆穿。但是在有些谎言必须及时揭穿,及时教育,比如对他人、对公共设施造成了伤害等等。

拆穿时,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揭穿后,更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错误,不再撒谎。

1. 不要逼迫孩子承认撒谎,要诱导+鼓励

家长如果用打骂、威胁等方式逼迫孩子承认谎言,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偏不承认。即使这次承认了,下次只会隐藏得更好。

父母尽量保持态度平和,以谈心的方式跟孩子聊,走进孩子的内心。告诉他,你希望他能正视这件事情,勇敢承认,做一个诚实的人。

卡耐基说:

如果你想要打开他的心门,就要学会把话说到他的心坎上,让美好动听的语言走进他的心田。

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后,心情缓和放松,就容易敞开心扉,承认错误。

2. 不翻旧账,不贴标签

父母容易犯的毛病是,喜欢翻旧账,甚至给孩子贴标签。

明明是因为某一次撒谎教育孩子,却偏偏忍不住翻出以前发生的一连串撒谎事件。

也许孩子只是偶然无心得撒了一次谎,从此就被贴上了“撒谎精”“骗人精”的标签。

父母翻旧账发泄情绪,贴标签贬低、侮辱孩子,只会激化矛盾,对于解决问题也只起到反作用,使得他不愿听唠叨,因为父母贴的标签感到愤怒。

父母要清楚,把一件事情拿出来谈,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此改过。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3. 正确认识错误,必要时承担后果

孩子承认撒谎以后,父母不能因为错了就名正言顺地打骂孩子,相反要进一步鼓励和表扬孩子承认撒谎的行为。

无论孩子是否主动承认撒谎,只要把这件事情谈开了,父母就需要对他在撒谎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与之共情。

然后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错在哪里,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和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明白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用哪几种方式解决。

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需要道歉的必须道歉,需要赔偿的必须赔偿,总之一定得承担后果和责任,建立孩子的责任感。

04

父母如何做,避免孩子形成撒谎的习惯

预防永远比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效。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 父母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并接受孩子撒谎的行为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要有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心态。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

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专家李康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2岁的孩子中,20%会撒谎;3岁的孩子中,50%会撒谎;4岁的孩子中,90%会撒谎;12岁的孩子中,几乎都有过撒谎经历。

他们还发现孩子撒谎,跟性别、个性、道德观念、家教方式如何都没有关系,是自身发展的必然经历。唯一的区别是撒谎的出现有早晚之分。它跟孩子的生长发育变化一样,迟早会出现。

因此,父母不要因为的孩子出现撒谎行为而感到过分焦虑。

从《木偶奇遇记》等电影了解幼儿撒谎,理性对待撒谎(灵犬77%)

2. 关爱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轻孩子压力

不要过分焦虑,不代表不用担心。撒谎出现的大多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关。

美国育儿专家吉诺特说:

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对孩子避免过高的要求,不要动辄严厉的责打孩子,以免他产生心理压力,为了逃避而撒谎。

父母需要关心、关爱孩子,尽量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经常跟孩子以朋友的姿态,用亲切的语言交流,尊重和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样,孩子遇到问题,因为有强大的安全感做支撑,会愿意跟父母坦言实情。

3. 父母的榜样作用

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说: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如果希望孩子不随意撒谎,不形成撒谎的习惯,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着自己出门,随口哄儿子说她回来后杀猪吃。妻子从集市回来之后,曾子真的杀了一头猪。

要知道那个时代,吃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

曾子的观点是,如果言而无信,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孩子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父母的话。父母以后也很难再教育好孩子了。

所谓言传身教,就这样吧。

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跟随孩子一生,总会在某一个时刻显现出来。

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形成撒谎的习惯,自己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是跟孩子说话,还是当着孩子的面跟别人的日常交流,都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写在最后

撒谎,是伴随孩子的成长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能轻视大意。

有意识的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预防孩子随意撒谎和习惯性撒谎。

当孩子撒谎时,一定要搞清楚撒谎背后的原因,然后重点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避免撒谎行为的再次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6752.html

Like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