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有用么,而且早晚都会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转眼今年只剩不到两个月,回想2020,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诸如”魔幻现实主义”、”无所适从”这一类的关键词。

这一年,我们的确经历了太多大事件。年初的疫情像一场肆虐的洪流席卷全球,短视频、热搜、新闻推送……漫天的信息就像无数碎片,争先恐后以最快的速度抢夺着注意力——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

在这样的时候,似乎越来越少听到有人说,最近在读什么书。如果在知乎以”读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对这个时代阅读作用和意义的追问,足见这是大家共同的困惑。阅读,渐渐成了高悬在这个时代头上的一柄利刃。

但书籍的力量就像涓涓细流,永远不会缺席。在混乱的2020年,依然有很多人借书中的世界抵御现实的寒流。在今年春末,亚马逊Kindle发布的《2020年全民阅读报告》显示,有超过七成读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阅读量有所增加。一大批和疫情和传染病相关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些经典名著。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那么今天,我们就借以下几个读者们关心的问题,一起聊聊阅读这件事。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0/1

经典文学名著,

实在读不懂怎么办?

@博尔赫斯:

「 我的大半辈子都花在阅读、分析、写作(或者说试着让自己写作),以及享受上。……所以,正如我说过的,我只有满腔的困惑可以告诉你。」

人类的悲欢或许并不相通,但面对文学名著的无奈之情却是相似的——即使是博尔赫斯这样的文豪在阅读时也会遇见这样的困惑,但他却认为读书不怕读不懂,因为每一次面对陌生化作品的过程,都是对人生的扩展。

在今年苏州的一场线下读书活动中,作家蒋方舟就提到她在疫情期间重读了很多文学经典。其中在读到《堂吉诃德》的时候,她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大概有100多次想要放弃——因为乍看上去,《堂吉诃德》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无聊了。

但当坚持读下去的时候,她却发现了这本书的诸多伟大之处,比如《堂吉诃德》下部所探讨的问题,其实正是流行于当下的”人设”问题——阿隆索极力地想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他就是《堂吉诃德》上部中的主人公,他开始不断地模仿上部中那个疯疯癫癫的,与风车决斗的自己。为了让世人相信自己就是堂吉诃德,他不能变得清醒,他不能放弃成为一个骑士的幻想而去从事其他职业,他不能脱离他经营的人设而去探寻人生的其他可能。

最后塞万提斯在结尾令人意外,却也毫不意外地杀死了这个角色——因为堂吉诃德的人设深深禁锢了他的生命,而只有杀死这样的人设,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真实而清醒的人生。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高低有很多种衡量的尺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这部作品是否仍然能给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共鸣——就像400年以后,《堂吉诃德》的故事仍然能让21世纪的读者唏嘘不已。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想要深入地理解一部文学名著,可以借鉴的方法包括:

① 查找资料。

进入阅读之前,先花一点时间了解作者的生平、这部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该作品的前因后果。

② 带着上述知识背景去阅读。

这样才有可能读懂表面与你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无聊故事之下,那些潜藏着的精神财富。

③ 对于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可以手动记录情节、人物关系图。

④ 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问,阅读后查阅书评、资料。

如果完成阅读之后不能解决这些疑问,可以查阅相关的书评、资料帮助自己去理解。

0/2

一年读200本书,

TA是怎么做到的?

@朱光潜:

「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经常看到关于”一年读XX本书”的方法介绍,或是提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到短时间内读大量的书。这样的问题背后,其实隐含着快节奏的时代,读者对于自己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担忧。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阅读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

在明确了不必刻意追求读书数量的基础上,想要适当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① 将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

值得认真消化的书可以逐篇精读甚至读两遍,第一遍了解全篇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深入细节认真衡量书的内容;对于只需略读的书着重关注书的序言、目录、索引,每一章的概要部分即可。

② 阅读时做笔记,阅读后写总结。

包括: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整本书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作者借助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③ 学会提问。

尽可能在阅读时多提问题,并尝试整理思绪,口头表达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记忆,也更容易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连结起来。

0/3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

为什么还要读书?

@三毛:

「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当大脑开始习惯接受转瞬即逝的信息,阅读似乎成为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当读到的东西随着记忆曲线的下沉渐渐消融,就像一块碎石,在广阔的水面激起一点点涟漪,很快就恢复了既往的平静时,往往就会伴随着这样的疑惑:这些时间花在阅读上,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

读书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许刚读完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但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读过的东西最终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也曾经写过,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而且,如果读到一本好书或者书中一段精彩的内容,实在不想忘记,也可以通过前文中记笔记的方法来加强自己对这些内容的记忆。

0/4

读书需要有最佳时间和地点吗?

@惠普尔: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在各种信息碎片的轰炸中,抽出整块的时间用于阅读似乎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成了众多读者关注的话题。

据亚马逊Kindle发布的《2020全民阅读报告》显示,在阅读时间上,有46%的读者每天会利用30分钟至1小时来进行阅读。选择晚间至睡前时段阅读的读者占比达到74%,而卧室则成为他们的主要阅读场景。除了卧室,通勤路上、各种交通工具比如地铁、飞机、火车也成了阅读的最佳选择。

碎片时间阅读,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① 规划碎片时间,提前做好主题、计划,迅速进入状态。

事实上,如果抓住每天通勤、饭前饭后、下班后、睡前的时间,会发现日积月累加起来足够读不少书。

② 给不同的碎片化场景选择适合的读物。

比如在飞机、火车上可以读一些能迅速进入情节的小说,而在更短暂的时间比如饭前、地铁上可以选择一些诗集、短篇小说、散文,以便随时可以拿起和放下。

0/5

未来的阅读,

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阅读的比重正在逐渐提高。

对于阅读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相比古代——读书的权力被贵族垄断的时代,现在阅读已经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良莠不齐的碎片化信息,无疑将耗费读者更多的时间去甄别和遴选。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数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读者将阅读变成了一件更轻松便捷的事。

就像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进入中国七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推广阅读,引领阅读,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独特的电子墨水屏舒适双眼,机身轻薄便携、还有超长续航的功能,让我们不受拘束,随时随地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5961.html

(0)
学妹君的头像学妹君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