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个浪漫的国度,唐诗的繁华更让唐朝的天空增加了几分亮色。自此之后,诗歌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后世学习唐诗的人数不胜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牙牙学语中背诵这些经典名篇。为此,唐诗选集特别多,从唐朝当时就有人汇编,直到现在依然火爆。只不过,在这么多版本的选集中,为何《唐诗三百首》能够脱颖而出,最为出名呢?
首先应该是数量合适,不多也不少。《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孙洙生于清康熙五十年,在此前六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五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全唐诗》已经编成,“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然而,诗歌数量太多,导致良莠不齐。小珏家中也有一套《全唐诗》,说实话没翻过几次,几乎就是摆设。
其它的诗集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都是贪多求全,这给爱好者很大的负担。孙沫很能舍弃,在近五万首唐诗中,单单挑选了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3首。对于爱好者来说,如果不是专门做研究,已经足够用了。
五万首唐诗中选取三百多首,比百里挑一还要严格。因此,能进入孙沫法眼的,篇篇都是精品,质量上乘,没有滥竽充数的。尽管也有遗珠之憾,比如李贺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没有能够入选,但总体来说算得上百花齐放。
另外,孙沫的人品道德和生活经历也成为这本诗集的保障,这一点少有人提。在此之前,唐诗选集的编写者大多是不得志的文人,满腹牢骚,选诗不免有些偏颇。还有些选集的编写者主观意识太强,选材比较片面。
孙沫则不同,他通过科举考上过进士,当过各地知县,也做过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务。这让他个人少了几分戾气,多了些正能量。而且孙沫为人善良,为官时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这也让他选的诗歌比较接地气。诗集编写者,就如同教师一样,道德情操的保证,也让整本诗集的主题健康向上。
最后,《唐诗三百首》的选材也是煞费苦心。313首中,杜甫所占的分量最多,达38首,王维的29首,李白的27首。这样的安排是煞费苦心的。在李白和杜甫生活的年代,当然是李白甚至王维的名气更大,杜甫只是他们的小弟。然而,杜甫却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诗歌,他严格要求格律,反复推敲,终于能与偶像平齐。
也就是说,李白作诗更多的是天赋灵感,而杜甫更依赖于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对诗歌规律的理解。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杜甫的方法更适合我们。这也导致从宋朝之后,学习杜甫诗歌的人更多,文人大多推崇杜甫,《唐诗三百首》无疑为初学者搭建了基础和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