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红妆卧御榻,龙颜遇冷独望空,
社稷倾覆垂帘政,亡国守身锁深宫。”
以“自古红颜多薄命,不幸嫁入帝王家”来形容隆裕太后的人生颇为适宜。本来她出生于八旗望族,自是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怎料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许给儿皇帝,在入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自己悲凉的一生。
隆裕太后,同治七年,即1868年出生在一等承恩公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的家中。隆裕太后小名喜子,正名是静芬,所以隆裕太后的全名是叶赫那拉·静芬。虽然满洲贵族的名字现在看来颇为古怪,但是隆裕静芬的本名和女真人东北人的出身,不由得令我想起了辽北著名狠人——范德彪哥的梦中情人——玉芬。
童年静芬生活可谓富贵悠闲,自己的父亲是朝廷的一等公爵,自己的大姑是当时的圣母皇太后慈禧。固然权贵的女儿总免不了政治联姻的宿命,但是仗着强大的家室,媳妇嫁到哪家都不会受欺负。可是命运偏偏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的亲大姑把她许给了光绪皇帝。
年少红妆卧御榻
静芬与光绪帝的结合是彻头彻底的政治婚姻。
慈禧亲生儿子穆宗同治帝早亡无嗣。为了朝局稳定并巩固自身权力,慈禧不得不从宗室中选择男丁过继给咸丰帝继承大位。最终选择了醇亲王奕譞家,慈禧亲妹妹婉贞的儿子载湉作为新的皇帝继承人。
载湉四岁离家入宫做儿皇帝,虽然载湉实为慈禧的亲外甥,血脉同源本应同气连枝。可是光绪帝在翁同龢、李绂藻、夏同善等帝师的教导下逐渐学习为君之道,并开始对亲政掌权有了想法。虽然光绪帝明面上还是叫着慈禧“亲爸爸”,可是古话讲“越缺什么,越叫什么”,慈禧与光绪两人的矛盾随着小皇帝的长大而不断加剧。
按照大清传统,皇帝大婚后开始亲政掌权。为了加强自己对光绪帝的控制,更为了加紧叶赫纳拉氏和爱新觉罗氏利益的结合,以增强自己干政掌权的正统性,慈禧钦点静芬入宫嫁给自己的表弟。
安排一个枕边人暗暗影响皇帝,加紧控制的目的自不必多说。如果静芬与光绪两人春风一度后,静芬怀有龙种,这位流淌着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血液的孩子就是慈禧掌权下清王朝最完美的继承人。
一来,静芬与光绪的孩子登基,慈禧一脉作为外戚,干政掌权就有了合法性。慈禧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培植“自己人”作为代理人入朝任职。再也不必理会“牝鸡司晨”、“后宫乱政”的舆论攻击。
二来,可以趁势捆绑爱新觉罗一脉,进而掌控整个满清八旗势力。因为叶赫纳拉氏是下五旗之一的镶蓝旗出身,之后被抬旗到镶黄旗,位居上三旗。虽然在百年来与各族不断通婚。但是当前形式一家独大,在满洲权贵心里仍免不了争位的想法。绑架皇族可以名正言顺地整合满族亲贵的势力,巩固执政基本盘。
挑选静芬入宫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静芬知书达理,博学有气度,但是为人怯懦低调,没有心机,易于掌控。整场大婚下来光绪和静芬都是实实在在的工具人,存在的意义更多在于:活着,生娃,坚持到娃长大,仅此而已。
龙颜遇冷独望空
可是年轻气盛的光绪帝在一众“清流”帝师的教导之下早已对清王朝最高权利急不可耐。虽然光绪帝胸怀大志,富有才干,但是为人操切,不懂得权变也不懂得“君王者,喜怒不形于色”的道理。
因为清楚许配静芬的目的,所以光绪帝面对“亲爸爸”慈禧安排的媳妇儿全无好感,外加静芬其人在情感上确实相对木讷,颜值也是“平平无奇”,也无法抓住光绪帝的心,所以夫妻两人关系越来越淡。
很多人也许会疑惑,皇帝的妃嫔怎么颜值会平平无奇?千万不要为当代的宫廷剧误导。在真实的历史中,为了避免皇上因为嫔妃美貌而重蹈“芙蓉暖帐夜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笑话以及因为皇上忙于“造人运动”而体虚短命的悲剧,清朝妃嫔的长相普遍“非常接地气”。而通过为数不多的几张清廷妃嫔相片来看,清朝皇帝每日面对这样的后宫也更多地选择勤奋的处理政务。
话说回来,因为自己出现背后的政治含义,外加自身颜值和情感智慧缺乏杀伤力,静芬在婚后很快就被变相的“打入冷宫”。虽然此时静芬已经贵为大清皇后,长期深居东宫的钟粹宫中,但是光绪帝将万千宠爱尽数交付给珍妃,导致静芬名为后宫之首,实为守了半辈子活寡,一生无嗣。甚至于辛丑年慈禧与光绪帝“西狩”归来,珍妃离世,钟粹宫的地板依然冷冷清清,只留静芬一人独自望空。
社稷倾覆垂帘政
1908年,即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离世。静芬被尊为隆裕皇太后。
其实慈禧在死前,对朝政做出了一定的部署。
首先在继承人上,慈禧选择光绪帝载湉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过继到穆宗同治帝一脉,登基帝位。既是给自己的儿子同治延续了香火,同时也是安排新君,稳定臣心。
其次在辅政大臣的安排上,急调时任北洋大臣袁世凯和三朝老臣张之洞入京任军机大臣,同时安排宣统帝的生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联合庆亲王奕劻制衡汉族官僚。
最后在静芬的位置上,慈禧深知此时满清权贵的“自己人”中已经无人可用,只能以“矮子里拔大个”的心态把载沣推到台前。但是又怕载沣仗着自己是皇帝生父的身份谋逆篡政,使得自己的侄女悲凉下场,只能留下了一句类似于“你摄政,我放心,有事情,找隆裕”的旨意。希望载沣得势之后可以照顾众人体面,适可而止。
做完了这些安排,慈禧,这位“老佛爷”,终于魂归西天了。而静芬也开始了自己“垂帘听政”的生活。
载沣其人与他哥哥光绪帝一样做事操切,急于求成,而且还少了光绪帝的雄心与才干。当政三年中载沣不仅进一步排挤汉族官僚,逼退了袁世凯和张之洞,大肆任用宗室纨绔子弟掌管中枢要职,自己还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军权政权一把抓,权势滔天。
静芬此时虽然已是隆裕太后,但是苦于在朝中没有外援,面对摄政王载沣的进攻也是毫无办法。
亡国守身锁深宫
如同《走向共和》里张之洞对于载沣“大清国以摄政王始,以摄政王终”的控诉一样,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载沣在清王朝这辆破车的下坡路上狠狠的踩了一脚油门,直接把大清国送入了坟墓。
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由于革命党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革命宣传和清王朝武装镇压能力的孱弱,革命如燎原之火迅速在中华大地上蔓延。特别是在武昌起义后两个月内,清王朝的军队迟迟不能攻陷武昌,镇压起义。南方各省眼见清王朝大势已去,纷纷通告独立。
此时的摄政王早已引咎辞职,袁世凯重回中枢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可眼见大清这艘百年巨轮终于要沉,在慈禧口中“首鼠两端”的袁世凯也心安理得地做起了第一只跳船的耗子。政治上要官,经济上要钱,袁世凯终于把大清国彻底掏空,将其仅剩的家底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在了解到前线平叛无望,只得和谈逊位后,隆裕太后没有歇斯底里的与民国政府血战到底,她看清了历史大势,也洞察了自己的命运。于是隆裕太后单独留下袁世凯向其哭诉,求袁世凯保全自己和小皇帝的性命。
而颇为搞笑的政治上鹰视狼顾,生活上声色犬马的袁世凯望着时年43岁,哭得梨花带雨隆裕太后,竟然生出了“想法”。以致于袁世凯出皇宫后,对身边亲随讲到“如果隆裕太后再年轻几岁,我真有心将她纳为我的小妾”。
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袁世凯这种“想法”的深层原因。隆裕太后虽然当时已年过40,不过胜在担任皇后、太后多年,临朝理事,气度不凡,外加生活优渥,保养有方,应该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但是让袁世凯真正生出这种想法的,应该是如董卓闱乱宫廷一般,从仰视朝廷到玩弄朝廷,再到推翻朝廷过程中压抑欲望的变态释放。“朝廷都是我掌控的,王朝都是我推翻的,玩玩你怎么了?”这才是袁世凯想纳隆裕太后为妾的真实动机。
终于1912年,宣统皇帝逊位,清王朝历经296年,终于落幕,从历史消失。而依照清廷与中华民国的协商结果,隆裕太后与溥仪皇帝仍享受国家元首待遇,居住在紫禁城中。
如同《三体》中太阳系被二向箔降维打击后,罗辑守护着冥王星上的人类文明之墓迎接最终的毁灭一样。隆裕太后也成了清王朝最后的守墓人,直到1913年不幸染病去世。虽然民国政府为其举办了隆重的国丧并将之与光绪帝合葬,我想静芬更希望的不是去享受隆裕太后的尊荣,而是单纯的度过自己“老公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
我想与其被唤作隆裕,她本人应该更喜欢别人叫她静芬。因为那是她人生中仅有一段无忧无虑,优渥充裕的幸福生活。纵览静芬一生,无不是被政治裹挟的一生,却也是被历史潮流席卷的一生。她没得选,但是她真的做了一个好人,做了一位贤后,成全了一段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