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一般多久自行消退?母乳性黄疸妈妈多喝水

新生儿黄疸是个很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3类。

其中,对于胆红素生成过多所致者,红细胞增多、血管外溶血、免疫性溶血、感染等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但有少部分新生儿黄疸还可能与母乳或母乳喂养相关,大多数情况的黄疸都不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图虫创意

一嘉医课(J-Academy)儿科专栏今天通过Poddighe D和Castelli L等发表于BMJ子刊的1则案例[1],和大家一起进一步了解这种与母乳相关的新生儿黄疸。

病例分享:持续性黄疸伴肝功能异常的男婴

这是一个足月顺产的男婴,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与胎龄相符,除大面积头皮血肿外围生期无其他异常,生后规律接受母乳喂养,无用药史和家族史。此次因持续性黄疸就诊,但生长发育和一般状态良好。

出生后第15天,患儿开始出现黄疸,总胆红素高达18.7 mg/dL,直接胆红素1.2 mg/dL。由于一开始包括肝功能在内的血液检查均正常,医生考虑其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与头皮血肿再吸收有关。

后续数日随访期间,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呈下降趋势(第22天降至12 mg/dL)。然而,患儿的肝功能水平逐渐升高,第22天AST 121 U/L,ALT 60 U/L,GGT 192 U/L。1周后复查肝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即AST 213 U/L,ALT 132 U/L,GGT 273 U/L。

▷ 进一步查血细胞计数(包括网织红细胞)、C反应蛋白、肝脏生物合成功能(氨、凝血功能、白蛋白)、常见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志物、甲状腺功能、α-1-抗胰蛋白酶、尿便常规、尿中果糖、半乳糖和其他先天代谢性疾病指标并无异常。

▷ 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 此外,LDH升至884 mU/mL(220-450)但无溶血征象。

▷ 尿铜含量降至6.8 mg/24 h(3-37),但血清铜蓝蛋白正常,无Wilson病家族史。

患儿始终无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在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持续下降,2月龄时恢复正常。而转移酶和GGT水平一开始在随后的数月内保持上升趋势,但从3-4月龄开始逐渐降低,6-7月龄时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患儿的母乳摄入量显著减少。

因此,在除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医生考虑患儿的最终诊断为伴有暂时性肝功能异常的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性黄疸”不一样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是指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在生后12周内仍有黄疸,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这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即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

  • 在美国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20%-30%,是足月新生儿持续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在出生后2-3周内,纯母乳喂养婴儿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比例约为36%。
  • 在土耳其、我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国际研究发现,20%-28%的新生儿在生后第4周出现母乳性黄疸[2-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途径大致如下图所示。

“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图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2]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但有学者认为是源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如此将增加肠道内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进而促进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再吸收和肠肝循环,最终导致以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的黄疸。
  • 此外,有研究表明,与无母乳性黄疸的婴儿相比,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液和乳汁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较高,而乳汁中EGF浓度与新生儿血液EGF浓度和血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在于EGF可促进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2-4]。

值得注意的是,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性黄疸不同。

母乳喂养性黄疸(breastfeeding jaundice),是指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第3-5天摄入母乳量不足,导致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所致的黄疸。这种黄疸常伴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12%[5]。

母乳性黄疸的特征

“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图虫创意

(1)对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通常见于出生后1周,2周左右达到高峰,随后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

(2)30%-40%的母乳喂养婴儿的胆红素水平≥5 mg/dL,2%-4%的纯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第3周的胆红素水平高于10 mg/dL[3-5]。

(3)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婴儿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幅度和大小便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单纯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不超过12 mg/dl(200 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因此当检测值超过这一水平时,尤其是第2周黄疸仍持续存在或患儿是在生后第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时,应注意进一步评估、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2]。

(4)停止母乳喂养后,母乳性黄疸多在48-72小时内明显消退。当以配方奶替代母乳时,母乳性黄疸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亦可迅速改善。当继续母乳喂养时,在无其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其黄疸可持续4-12周后才能消退[2,5]。

(5)与其他类型的新生儿黄疸相似,母乳性黄疸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慢性胆红素脑病)。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暂停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图虫创意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当患儿临床状态良好时无需治疗,观察等待至生后12周通常可自行缓解,预后佳。

此外,根据国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5]:

① 当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5 mg/dL,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② 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5 mg/dL,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暂时改成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实际上也是辅助诊断的方法)。

③ 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20 mg/dL时则加用光疗。

小结

(1)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在生后12周内仍有持续性黄疸,其诊断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

(2)母乳性黄疸通常见于出生后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2周左右达到高峰,随后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观察等待至生后12周通常可自行缓解。

(3)因此,母乳性黄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暂停母乳喂养(适用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5 mg/dL者),预后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4344.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