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很少吧?08年这个数字是15781元,每个月1300元多点。
十三年间翻了一倍多,很可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增长。
这数字个人感觉没啥水分。08年时珠三角工厂的普遍底薪是1000元,加班加满了一般也就是1500到1800元。2000至2500元档位的,已经是技术工人和外资工厂的水平。
我当年的梦想就是月薪6000元,30岁前能过万在我眼里属于高级白领。
而且这个收入增长的物价稀释害行。
现在猪肉价格很多地方还是个位数,8元一斤。这几个月所谓的“暴涨”,无非就是冲到了10元一斤。
08年猪肉价格最高在12元一斤,最低也是9元一斤。
十年前的“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高位价格都超过今天。但只要是国家有投放物资、平抑价格能力的市场,最终都能实现温和上涨。
不用打引号,十年下来也就是涨个10%到20%。和全球大多数国家比,真的很温和了。
08年刚开完奥运会,我就有胖友移民去了巴西。
19年巴西人均GDP也就8900美刀,我国已经是1.1万美刀了;疫情后巴西的人均GDP更是被砸到了6800美刀。
但在0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3800美刀,而巴西已经是8800美刀了。在很多出过国的人眼里,里约热内卢还真就比北上广高一头。
如今我让你润去巴西你愿意么?
08年时中国人哪都敢润。移民南非的,好歹有个约翰内斯堡还能理解;移民肯尼亚的你见过吗?
我见过,蹲在内罗毕开个小超商,卖拖鞋。
人均GDP突破1.2万美刀是个实打实的成绩,群众现在润的目的地只有西欧北欧美加澳新日,这就是力证。
但为啥还是有很多人不爽呢?
因为问题也是很真实的。
一,不平衡的分化。
前期的增长是有普适性的:产业水平差、空白市场多、整体基数低。只要工厂建起来,甭管是做衣服的还是做箱包的,整个镇子都能起来。
形象地说,像香槟塔:
不平衡依然存在,但这是大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整个东部处于上升,中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迁移,沿海全线都是高增长。
青岛大连的辉煌期。
但自全面进入货币过剩后(大概10年后),分化开始:
先是实体收益增长停滞,互联网崛起,金融业崛起;
实体产业的就业量是很强悍的,实体一停滞,北方的外向出口型产业集群衰退,产能向南方转移;
南方制造业产能总量增加,但同步产生内部分化,超速城市化将巨量资金集中在少数区域,典型的就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差距;
国家不断提出平抑调控,拉东北中部西部。但国家调控只能以点带面,超大型中心城市不可逆(成都武汉西安等);
同时在中心城市内部,高度货币集中导致产业继续细化,行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集体转CS)。
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方人觉得南方人有钱,南方人觉得广东人有钱,广东人觉得深圳人有钱,一个在龙岗蹲产线的打工仔觉得老子有个屁钱。
不平衡的分化加剧,集体普惠的增长在衰退,自然会导致很多人对增长总量产生怀疑:我呢?
二,固化。
这其实是伴随分化同步进行的。
我爸当年抱着一本小学英语课本跑去赞比亚,就是因为确实有很多买卖能赚钱,你愿意吃苦就行。
蹲在工厂里组货,甚至要自己和力工们搬一两千斤,然后坐十几小时的经济舱飞到拉各斯,住在港口旁的仓库里把货清出来,再自己开车把货出给当地的零售商买家。
你的腰没有断,货没有被抢,钱没有收到假钞,人没有被民兵毙了,这个集装箱里至少30%的净利润就是你的。
有胆子有命就行。
到我大学的时候,民企国企外企感觉区别都不大,外企还高大上点,华为中兴直接整个班级带走。
比较求稳的同学可以去试试大学生村官,基本没门槛;有想法的可以去考公,虽然竞争已经挺激烈,但08年报考人数才25万人,远没有今天动辄三百万人夸张。
08年的大学文凭更像一种身份,你是个大学生,仅此而已。在非专门技术岗位上,你文凭上的专业并不会限制你的职业选择。
分化和固化是同步的。分化越具体,固化越强烈,跨高校圈子、跨专业、跨行业、跨城市的代价越来越大。
现在已经到了“读什么高中基本就能看出你读什么大学”,不同层次的大学的毕业收益差距又越来越明显,赛道之间的壁垒在增高。
没人真心喜欢可能性越来越小的生活。
三,核心开支成本走高。
房子、教育、养老。
如果说分化和固化是经济平台期的必然,那核心开支就成了不满的集中爆发点。
眼下的金句:不婚不生快乐一生。如果你还有套无贷款的房,那就是快乐老家。
这就是最近十几年公共资源市场化的恶果,大量如医疗教育的服务被高度货币化,拉动单价上涨,最后拿走了大部分工资剩余。
典型的就是房子。强行把地区公共资源绑定到钢筋混凝土里,进城税,你不得不买。
把这些消费都计入内需,那我国内需不是不振,是炸了。我国城镇居民负债里购房借贷占七成。
如果固化分化是建立在一定的宜居条件上,那其实情绪不会太差。日本小青年买个团地房,一辈子也是一眼望到头;但711打工三个月能去菲律宾玩几天,心情也还好。
咱们没有啊。外卖平台加收15%到20%,房租一般占工资20%至30%,还有难以计算的教育费用(买房和养老我就不算了)。
尽管国家可以在基础必需品上做抑价,可剩余空间早被拿走了,你还是没有什么剩余。
没有剩余你能消费啥?能对增长有啥好感?
所以现在就是尴尬。
成绩是有的,问题是真的,怎么说都是挨骂。
只能说:发展确实是硬道理,增长不要停。增长过程中还有改革的回旋余地,停滞只会造成隐疾发作。
释放吧,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