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怎么读?范雎和张仪的不同点

《大秦帝国之崛起》里到底是范睢(suī),还是范雎(jū)?

雎(jū)和睢(suī)长得就像哥俩。雎(jū)是一种传说的鸟,大家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的就是这种鸟,也做姓氏。而睢有两个读音,一个读huī,睢盱意思是张目仰视的样子,扬袂睢舞意思是欢乐的样子;另一个读suī,用于地名、人名和姓氏。

上中学时,老师一直教我们读的是范雎,那为什么电视剧大秦3是范睢呢?其实,这个错误并不是我们今日造成的,史书上就写法不一。

《大秦帝国之崛起》里到底是范睢(suī),还是范雎(jū)?

当前通行的《战国策》和《史记》多作“范睢”,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即清嘉庆年间黄丕烈刊刻《士礼居丛书》本)即作“范睢”,今人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不但所有篇章中所有此人名亦皆作“范睢”,而且《秦策三》“范子因王稽入秦”的“范子”明确注为“即范睢,战国魏人,字叔”,贺伟、侯仰军校点《战国策》(齐鲁书社2005)也一律作“范睢”;《史记》的多数版本亦作“范睢”。

《大秦帝国之崛起》里到底是范睢(suī),还是范雎(jū)?

而《辞海》中却读作范雎,“范雎(?—前225)一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清代名家梁玉绳所著《古今人表考》认为应该读“雎(jū)”。他的理由是历史上好多人名都读“雎(jū)”没有读“睢(suī)”的,比如冯雎、唐雎。另外,日本现代汉学家泷川资言曾于所撰《史记会注考证》的《范雎列传》中也认为应该读“雎(jū)”。

而还有的书读作“范且”,因为古代雎和且同字。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范且,“范雎也,且、雎同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范且曰:‘弓之折必于其尽也……焉得无折?’……”《辞通》里也读作范且。

但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历史小说和名家讲坛,貌似读“雎(jū)”的较多。其实,历史上好多名词的读音都是有争议的,毕竟古人留给我们的只有书籍,没有录音资料,比如汉代少数民族“大月氏”的读法就有两种,秦宫“阿房宫”的读音也有争议。但不论如何,这些读音的问题都不会影响读者阅读,更不会影响历史故事的精彩性。不必追究,怎么读高兴就怎么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2152.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