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生蒲黄的功效

天麻古人称为“定风草”,是治疗头风、头痛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下称《本经》)并无天麻之名,仅有赤箭之称。赤箭显然是以天麻苗之形象而言,而天麻药用部分是块茎。再者,《本经》之赤箭,“味辛、温,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与今之天麻性味功效大是不同,恐《本经》之赤箭与今之天麻非指同一物。

中药漫谈|天麻祛风,误解也多,究竟治内风还是外风?

天麻之名,始见于北宋《开宝本草》,其言:“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此中“风湿痹”之风显系外风,而“小儿风痫、惊气”又必是指内风。至明·倪朱谟《本草汇言》对天麻的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论述:“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似乎又是以治疗内风为主。天麻究竟是治内风还是外风,还是两者皆能治之呢?

中药漫谈|天麻祛风,误解也多,究竟治内风还是外风?

先从天麻性味说起。《本经》之赤箭明言“辛、温”,《本草经集注》亦言“辛、温”,《中药学》教材谓之“甘、平”,《雷公炮制药性解》曰“味辛、性平”。中药之药性,辛能散、能行,若天麻辛、温,可有散风驱邪之功效,用于风湿拘挛以散外风未为不可。内风多与肝有关,肝为风木之脏,《内经》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之动是由于风阳升散太过,天麻若能治之,必具潜阳平肝息风之能。因此,治外风与治内风,其性一升一降,一散一收,定不能兼而有之,这一点必须明确。

中药漫谈|天麻祛风,误解也多,究竟治内风还是外风?

清·张璐《本经逢原》对天麻之说更是自相矛盾。其言“天麻味辛浓厚,性开属阳”,又言“肝虚不足,风从内生者,天麻、川芎以补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既然是辛散阳药,岂能补肝之虚?肝虚不足,风从内生,潜降尚且不及,又何能以辛散之阳药治之?

愚以为,天麻乃治内风之药,与治外风之燥药截然不同。诚如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言:“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液,故能平静而镇定,养液以熄内风。古有定风草之名,能治虚风,岂同诳语?今恒以治血虚眩晕及儿童热痰风惊,皆有捷效。”故天麻之性味以《中药学》教材之“甘、平”为是。

中药漫谈|天麻祛风,误解也多,究竟治内风还是外风?

之所以对天麻的认识不同,皆源于中医对内风、外风的认识存在误区。凡肢体拘挛,麻木不仁,瘫痪不遂,中医统称中风证,既可外风为患,亦可内风所致,若是内风为患,天麻当然能治,但不可因此就认为天麻是祛风通络治外风之药。

既然天麻是治内风之药,且能补虚养液,治肝阳头风、头痛当是不错,又常言其祛风痰则值得商榷。痰之一物,因湿而成,痰湿乃是阴邪,痰随风阳升散,常相兼为患,天麻质润只可言祛风,不能祛痰(湿),故不可统称祛风痰。至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眩晕头痛风痰之证,乃是由于复方的功效,因方中有半夏、白术、茯苓、橘红等祛痰药,非指天麻一味而言,不可不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1790.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