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要做成面条,第一步是磨成面粉。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小麦磨成面粉呢?
我好奇地翻了一下手边一本相关的书。
《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小麦——世界的征服者
有关人类如何以及为何开始(从小麦)制作面包(等面制品),目前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理论。……..食物史上这至为重要的一章,可能将是一个永远难解的奥秘。
出乎意料的是,作者也没有答案——看来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作为一名食品研发人员,我突然来了兴趣。
在我的知识体系里,面粉比小麦有什么优势呢?
是营养或者易消化性吗?
整粒小麦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上更有优势,在煮烂成粥以后也不应该有消化性的问题。
储藏和运输方面的可能性也不大。对缺乏容器和外包装的古代来说,拥有天然保护层(外皮和麸皮)的小麦应该是更好保存的。
我又翻了下另外一本偏技术的书。
《食物与厨艺:面食、酱料、甜点、饮料》
史前时代有两个发现,正是因为这两个发现我们才懂得把谷粒转变为面包、面条、蛋糕、酥皮等食品。
第一项是,谷子除了可以煮成粥,还可以碾碎、渗水调成面团,摆在高温余烬或者石头上方就会转变成很有趣的固体无酵饼。
第二项是,面团静置几天以后,就会发酵并充气膨胀,制出比较柔软、轻柔、别具滋味的面包。
emm..人们把小麦磨成面粉,难道是因为食欲的觉醒?
还真有可能,面制品比小麦好吃,因为里面有成型的面筋。
面粉经过吸水、和面以后就会形成面筋——这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就拿发酵膨胀的面团来说:
面筋具有延展性,在酵母发酵后可以充气膨胀;也具有刚性,可以支撑膨胀后的结构不倒塌。
其他食物一般会偏向其中一种性质,比如只有延展性的口香糖和只有刚性的布丁。
所以,有没有可能是这么一个魔幻的脑回路:
人类把小麦碾碎、加水和面,发现做出的面制品更好吃,最后慢慢形成了把小麦做成面粉(面食)来食用的习惯。
简单地说,人类发现了面筋的作用,推动了小麦到面粉、再到面条的转变。
而且,把食物做的更好吃,也是符合面粉制粉乃至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的。
从以前对小麦的整粒碾磨到现代的精细化加工,就是为了针对不同面食的要求,对面筋的品质进行微调和优化。
包括后续添加剂、黄油的使用,面包酵母的选育,也是为了达到“更好吃”的目的。
所以,以后的面食会是什么样的呢?既然是开放性的题目,我们让脑洞再飞一会儿。
首先是食物形态上的改变,这个观点来源于我最近看到的一门新学科:食品建筑学。
食品被分解成可食用的“积木”,比如小麦面粉将被分成蛋白、淀粉、多糖、脂肪等组分;然后这些“积木”将被3D打印机打印成各种你想要的质感、结构和形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