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烽烟四起,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相战。文化上百家争鸣,各个流派争芳斗艳。崇尚法家的商鞅站出来了, 他对着天地大喊一声:“愿以法治国,愿人间长安。”商鞅,建立了自己心中的法度,但是,他最终也死于自己亲手建立的法度
商鞅
宋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
今人未可非商鞅 ,
商鞅能令政必行。
此诗表达了 自古以来,管理老百姓都靠诚信,诺言为重,百金为轻。现在你们这些人胆敢非议当年变法的商鞅?变法要是有商鞅的精神,还担心不能推广?
赏析
这首诗其实也展现了王安石对变法的期望和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所遇的辛酸。他也想像当年的商鞅一样,让新的法令能够颁布施行,以改变国家落后腐败的地方。但是,利益被触动的那些反对者却是十分难啃的“骨头”,因此变法推行得十分困难。王安石在这里表达了他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变法成功的希望。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后,决定励精图治,力求将秦国变成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实现这个宏伟愿望,他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广纳人才。于是,他支持商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来规定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言行举止。此后,秦国得以强大
商鞅最终死于自己制定的律法。秦孝公死后,贵族们以“谋反”的罪名污蔑商鞅,秦惠王于是下令逮捕他,商鞅只能逃亡。他一路逃到边关,打算在客栈里住下。店主人问他:“客人,你可带了身份凭证?”商鞅逃得急,哪里管得了这些就说:“店家,我身上没有带身份凭证,是不是可以通融一下?”店家说:“那可不行,商君的律令里说了,没有凭证住店,店主就犯了’连带罪’。”就这样,店主告发了商鞅,而商鞅也感慨:“唉,我自己制定的律法竟然把我害到了这个地步啊!”
诗词深处的历史
商鞅,因为在商地获封十五座城,号为商君,所以被称为商鞅。他是卫国人、公孙氏,也被称为“卫鞅”或者“公孙鞅”。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管理国家一定要依照律法,只有人民遵守律法,国家才能得以稳定繁荣。他对秦国土地、军队、度量衡、户籍、税收等领域的律法改革都有贡献。
历史的温度
南门立木
商鞅认为施行律令,“信”是很重要的,律法只有建立了自己的权威才能真正施行开来。
于是,商鞅在推行新律令的时候,在国都南门放了一根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要是能够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众人听闻这个消息,都不相信这是真事。木头虽然挺大,但是并没有沉重到一个人都不能搬运的地步,南门到北门的距离也不至于远到让人走不过去。这么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做完了就可以拿到十金,简直是开玩笑。大家都不信也没人去做。商鞅于是说:“那就命人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这个价钱一出来,所有人都吵闹起来,有人跃跃欲试。这时,一个壮汉走了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扛着木头从南门走到了北门,最后真的拿到了五十金。经过此事后,众人都相信商鞅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的律令也得以推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