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ck不必什么意思?duck不必对吧?

做教育真的“DUCK不必”(#学浪计划)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放假的时候,有几个兄弟院系的老师和我联系。一接电话,他们就和我说了一段中文。这里特别强调是中文,意思是,他们说的每个字都是汉语言我都能听懂,就是放在一起,我完全听不明白。

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最近在写教案,想要“接地气,贴近学生”,所以,这段时间突击在学习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因为认为我是比较贴近学生的潮流文化,所以他们给我打电话询问,同时还忍不住向我“炫技”。

说句实话,我当时在电话这头尴尬的,现场用脚趾头抠出了一套三室两厅加两卫。

有位老师,在电话里把“xswl”念了出来,还不是用英文字母,而是拼音韵母,我反应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笑死我了”。说真的,当我意识到真相的时候,我真的要笑死了。

还有个同事一直和我说“鸭子不必鸭子不必”……因为有了前面几位老师的经验,我试探的问到,你是不是在网上查的这个词。听到肯定的答复,我突然明白了以前英语课上,老师对我们说的“熟悉语言一定要多听听力”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DUCK不必,是因为它的单词读法和中文的“大可不必”有谐音。这是一个谐音梗,和这个单词的实际意思没有关系。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突然蹦出一句:老铁,果然666啊!

嗐,我可谢谢您了。脑子里浮现做人警告。

02

我高考的时候,语文试卷上有一道名词解释,要求我们解释“超级女生”是什么意思。没错,你们就知道我那个时候的流行文化是什么了。但其实那个时候我对于潮流根本不感兴趣,爸妈没有严禁我看过电视,我也一期“超女”都没有看过,我的同学里当然有狂热的粉丝。但是我和我的朋友话题里根本没有这些,所以,即使我身处在那个潮流中,看到那道题我还是愣住了。

当然,我也不是考状元的那块料,那道题我也不是太在意,能有学上,就谢天谢地烧高香了。

而彼时,那段潮流文化里的顶级标配,如今也被笼统的概述为“杀马特”。如果我没有记错,“粉丝”这个词,好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行起来最终固化成一个特指名词了,“钢丝”“玉米”这些同样琅琅上口,但是唯独只有“粉丝”保留了下来。为什么不是米线,面条,小龙虾呢?

这个问题曾经外公问过,我妈看我挠头,在旁边帮我抢答:她母鸡啊。

现在的学生知道“母鸡”是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个谐音梗,还是方言谐音梗,被广泛传播开是源于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都市外乡人》巩汉林的台词“母鸡啊母鸡啊”。

这个小品讽刺的是对于文化缺乏了解而只是通过对于语言的模仿这样的方式来塑造人设的行为。

当然,我们在说“母鸡”时只是表达它的本意,并没有给这个词再附加任何其他意义。

03

有次和学生做活动,行程比较多,到了最后,学生都有了疲态。于是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顺口说道:“坚持住,咱们卑微大学生绝不认输!”这句话,也是源自一个表情包,我一边说,一边做了表情包的同款动作。这一下,好多同学也明白了,我们一起模仿起了各种表情包。

这个时候一位老师经过,很严肃的说道:“陈老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他们今天做的很好了,你怎么能骂他们卑微呢。”并且帮我打圆场“陈老师她太累了所以说错话了,其实她私下总夸你们的,你们不要怪她。”

我的同事完全是处于对我的关心,但误解了我的语言动机,不知道我和学生私下斗表情包的场景。

所谓的流行文化,很多词语其实都是脱离了其本身含义。就像duck、母鸡,出自谐音梗,你们能明白timi代表的是游戏吗?“奶一口”的意思并不低俗,倒是“买可乐”曾经让我心头一惊。这些潮流,不是查出来的,而是侵入其中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他们会把你当作其中的一员,你才会了解他们的语言潮流。潮流并不是被塑造出来的,而是在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中,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热点所衍生出来的。

但是了解这些文化我们就潮流了吗?我倒认为,即使是这样的潮流文化,也不该出现在课堂上。

我上课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都尽量避免这些否定原义的潮流词语,毕竟,就像我也曾经不懂超级女生一样,学生里也有一部分群体,是远离当下的潮流的。教育面向的不是部分,而是全部。幽默和接地气,也不是靠几个词语来堆砌的。那样的刻意,带来的只是翻车。

譬如现在如果称呼年轻人为“后浪”,他们未必会高兴。

不要以追求潮流作为交流距离的判断。

04

如果让我总结现在的潮流文化,其特点应该是多元。

有饭圈文化,有国风文化,有cos文化……这些群体文化代表着当下的青年潮流,可是这些群体又互不相通,国风爱好者未必了解“打榜”和“超话”,饭圈也可能不知道国风少年们的“小台步”,不了解他们对于“山”的激烈态度,还有cos们热衷的“ACG”……潮流的另一面是文化认同。从这一层面来说,现代的潮流又走向了封闭,彼此在小圈子里。

前几天,他们也同样很迷惑的在网上吐槽发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个什么梗?

去追求潮流,我们永远只能在潮流之后。很多老师认为我是贴近潮流的,但是我也同样被学生的潮流所抛弃,学生心知肚明,我也只是抛着一些过时的老梗,他们也同样是在迁就我。和迁就其他老师一样。

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了很多白居易的诗。因为他的诗通俗易懂。听闻他每次写诗,都去街上找不识字的老人年给他们听。如果他们都能懂,这首诗才算成功。

越来越小众的文化是很难流传的,那些对于很多老师来说生涩难懂的潮流语也真的不学也罢。教育的走向,应该是打开年轻人的包容性,进入他们的世界这没有问题。

问题是,融入他们的世界,是为了做好我们的教育,而不只是得到他们的认证。

真的,DUCK不必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7775.html

Like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