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主编的《消化病现代治疗》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消化病治疗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肝病用药的原则问题。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个内容?因为当时的肝病用药非常混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开始被熟知。人们谈之色变,认为一旦患上乙肝,得肝癌就只是时间问题。不少乙肝患者常常为此寝食不安,到处求医问药。在利益驱动下,形形色色的保肝药应运而生。
一天,一位深圳电台的知名主持人带着亲属来找我看病。这位病人当时处于乙肝活动期,在用的保肝药多达十几种。卖药的宣称“包治大小三阳”。而事实上,当时治疗乙肝的干扰素才刚开始应用,尚无核苷酸类药物可用,“包治”根本无从谈起。
这位主持人为此邀请我上他的直播节目,讲讲肝病该如何用药。我在节目中强调:
1、处于活动期的乙肝,有转氨酶升高的,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当时只有干扰素可以应用;
2、目前所有广告中宣传的那些保肝药都不能治好大小三阳;
3、保肝药仅仅起到帮助恢复的作用,没有哪种药物可以把肝功能保住;
4、任何药物都需要肝脏代谢和降解,用太多的保肝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有时甚至还会诱发药物性肝炎。
另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一般的保肝药没有治疗价值。失代偿肝硬化、脂肪肝,常用的保肝药也基本无效。
20分钟很快过去,直播间内没有任何人示意我停止讲话。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听众打来电话。一位男士说,他原本正在开车,听了我的讲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停下车来给我打电话,“你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敢说真话的医生!”
原本20分钟的节目,我足足讲了1个小时。主持人说:“徐教授,您讲的太精彩了,请您明天务必再来!”
我一连讲了三天,听众反响十分热烈,电话不断。第三天,当我上完节目,有人提醒我:“徐教授,你是真正的专家,你讲的是科学,但请你不要再讲了。因为你挡了人家的财路,再讲下去你会有危险……”
平地起惊雷,在那个保肝宣传满天飞,保肝药大行其道的年代,我所讲的内容,给那些深陷认知误区的人太大震撼,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此后,我编写了开头说的那本《消化病现代治疗》。这是一本学术书,是我多年从事消化病工作的经验累积;同时,这也是一本良心之作,意在给医生和病人提供有益的帮助。此书出版后,大受欢迎,成为许多大医院医生的指导用书。2003年,该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再版。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病人在肝病用药上仍在存在不少误区,有必要把书里的内容结合现在的新情况再谈一谈。
出现黄疸=肝病严重?
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许多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病人,胆总管结石患者或出现梗阻的肿瘤患者,都可以发生黄疸。我们要根据病人情况对因治疗。
但是有一种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叫Gilbert综合征,又称为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这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由Gilbert首先报告。
它的临床表现特点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有的人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胆红素指标异常十分紧张,做尽各种检查,甚至取肝活检,实际上完全没必要。
这既不是肝细胞性黄疸,也不是梗阻性黄疸,而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人主要为青少年,发病率为7%左右。可进一步通过饥饿试验、苯巴比妥试验排查,无需治疗。
碱性磷酸酶高是肝病信号?
最近,一个同事的亲属的12岁小孩被检测出碱性磷酸酶升高,小孩的父母亲很紧张。碱性磷酸酶升高被认为与肝癌有关系,因为肝癌患者的这项指标基本都是明显升高的。但是后来发现,许多小孩、孕妇的这项指标也高。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它分为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
生理性升高主要见于:第一、正常妊娠孕妇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会随着妊娠的周数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孕晚期时碱性磷酸酶浓度可达峰值,含量接近正常水平三倍,妊娠期孕妇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肝脏分泌功能、胎盘发育及骨代谢的叠加效应有关。第二,新生儿骨质生成和正在发育的儿童碱性磷酸酶活性会增高。第三,禁食高脂餐食或者是高糖饮食,也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碱性磷酸酶。
病理性升高:主要见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症,胆管癌,肝癌,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折修复愈合期,肝硬化,骨髓炎,碱性磷酸酶,也可以有减低的情况,常见于重症的慢性肾炎等等。
青少年由于骨骼发育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无需用药治疗,家长们不必担心。
得了乙肝,都要治疗吗?
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要用药,要有指征。患大小三阳,如没有任何症状,年龄又较小,不主张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如果血液中的病毒复制量高,则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治疗和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我国对乙肝具有明确治疗效果的两大方法。
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它是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中应用最早的,其作用机制是加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它本身是一种蛋白质,没有消灭病毒的作用,它需要通过与人身体内部细胞表面产生的干扰素受体相结合,使人体自身的细胞产生抗体,达到防止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
它的优点是:
1、药效持久:患者停药后反跳率较低,大部分的患者在停药后还能够维持药效;
2、病毒的耐药性低,降低病毒的变异风险;
3、用药时间稳定:使用干扰素的一般总疗程约为6到12个月,而且受病毒感染的时间越短,药效越显著。
它的缺点是:
1、在刚开始用药时不良反应会有点多,像白细胞数目减少,发热;
2、需要通过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受时间空间限制不方便用药;
3、用药的范围有限,在乙肝病毒的携带阶段,干扰素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4、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患者会在经过干扰素治疗后产生HBV-DNA转阴。
核苷类似物可以直接消杀病毒,从短期效果来看优于干扰素,常用的有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
它的优点是:
1、相较于干扰素,用药广度更大,肝硬化等失代偿肝病患者也可以使用;
2、药效好效果明显:在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中大概有百分之六十到九十的患者能够产生HBV-DNA转阴;
3、它主要以片剂的形式存在,方便患者服用。
它的缺点是:
1、药效持续时间不确定,治疗周期长,患者选择核苷类似物至少需要服用三年到五年;
2、在患者停药后,容易发生反弹;
3、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会增加病毒的耐药性加大病毒变异风险;
有条件的患者可在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同时加上干扰素。
肝硬化需要长期服药吗?
肝硬化患者,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类药物,长期服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持续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预防肝癌。
脂肪肝该怎么治?
脂肪肝,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换句话说就是,肝细胞内堆积了太多脂肪,影响了肝脏正常功能。
我国脂肪肝患病率超过25%。引起的因素包括:酒精、肥胖、2型糖尿病、久坐少动以及药物等。
很多人得了脂肪肝,希望药物能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包括:
1、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2、适当增加运动 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保持体重在标准范围。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进一步损害肝脏。
4、严格忌酒 特别是白酒,高度酒。
肝癌选用什么治疗?
肝癌的可用药比较少。癌症根据化疗效果可大致分为五类,肝癌属于“基本无效”这一类。有报告指化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不可能明显延长病人的总生存期。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依然是肝癌获得良好预后的保证。早期肝癌做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效果很好。
晚期肝癌病人,强调以综合治理为主。通过血管介入+药物,如仑伐替尼这类靶向药,可能会延长病人生命。
总而言之,有肝病的人,要千方百计保护肝细胞,不要让它太“劳累”。肝病用药的原则是:尽可能不用药,少用药,只用必要的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