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为了远离城市的闷热和喧嚣。很多朋友会趁着假期到郊外纳凉。
但辟谣君提醒各位,夏季蛇虫活跃,一定要做好防护。
近日,江苏徐州葛先生和朋友钓鱼归来,出现发烧、咳血、便血等症状。
病情严重后,葛先生被送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ICU治疗。
据主治医师透露,葛先生入院时出现肝损害、肾损害等全身多脏器损害。
更可怕的是葛先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一度掉的只剩下个位数,病情非常凶险。
最终医生综合葛先生病情及近期钓鱼史诊断,葛先生是因为遭受蜱虫咬伤,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即蜱虫病。
在医生全力施救下,葛先生目前已无生命危险。
发生在葛先生身上的事情,并非个案。事实上,每到夏天我国都会发生多起因蜱虫咬伤就医的恶性病例,内蒙古、辽宁等地更是出现过因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的病例。
火柴头大小的小蜱虫有什么毒?被咬了能不能直接拔出来?怎么不被咬?除了蜱虫还有哪些虫需要警惕?
蜱虫到底是啥?为什么那么毒?
为了警惕蜱虫咬伤风险,近几年每到夏天,有关部门都会发布相关科普预警。但还是有很多像葛先生一样的小伙伴没有做好防护。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个体通常在火柴头大小,极易被忽视。蜱虫在自然界通常会选择寄宿在牲畜等动物毛皮间,在野外时也会潜伏在草丛、泥土或林地间。
目前我国已记录的蜱虫有100余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土地上,其中内蒙、东北、华北、西北、甘肃、新疆等地数量相对更多。
蜱虫嗅觉敏锐,特别喜欢动物的呼出的二氧化碳。在锁定目标后,蜱虫会附着在人类的头皮、腰部、脚踝等裸露的皮肤上。
蜱虫的主要攻击方式是叮咬吸血。在吸血时,它会将整个口器嵌入皮肤。在吸饱血后,蜱虫会膨胀到黄豆大小。
被叮咬者通常无痛感,但可能会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和继发性感染。
一般来说,被蜱虫咬伤后可以自愈。但因为蜱虫是媒介生物,可能会传播某些疾病。
目前已知蜱虫所携带的病毒、细菌、寄生虫高达200余种。这些病毒除可引发前文葛先生患的蜱虫病外,还可引发森林脑炎、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
不幸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
为了不被蜱虫吸更多血,减少毒素毒质累积,被蜱虫攻击后,应立即将蜱虫拔出来。
但是!一定不要直接拔出来。
因为如果硬拔的话,蜱虫的口器很容易残留在人体内,这会增加感染风险。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医处置还是最稳妥的方式。
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自行处置。
方法1:让蜱虫自行松口
将医用酒精、百草油等物质涂抹在蜱虫头部,以“麻醉”蜱虫,让其自行松口脱落。如果没有酒精,用香烟熏烤蜱虫头部,也可以起到让其自行松口的效果。
方法2:物理拔除
取一个镊子,贴紧皮肤夹住蜱虫。缓慢向上拉,如果拉不动不要扭动或猛拽,垂直施力就好。
无论用哪种方式取出蜱虫后,记得用酒精、肥皂水或碘酒清洗伤口。
被咬后的一段时间,伤者和家属应留意伤者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持续性红肿、口腔黏膜、牙龈出血及低烧,应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一般会在每年4-10月出现,其中5-7月为活跃期。在这时段,蜱虫会广泛出现在草地、树林等郊野地区。如果避免被咬,在蜱虫活跃期,应该不要在郊野过多停留。
郊野活动时,为了避免被叮咬,尽量选择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同时记得扎紧裤腿,尽量减少皮肤裸露。同时可以随身携带杀虫剂,在休息时或者露营时提前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
回家后,应对在外衣物进行检查消杀。另外,如果家里有宠物,也应定期除虫。
除蜱虫外,还需警惕这些虫子
1.蝎子蜈蚣
蝎子蜈蚣,是大伙很熟悉的毒虫。毒性相对较强,如果不幸被叮咬,可能会引起剧痛、瘙痒,严重的可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和溶血,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不幸被咬,建议用止血带或绳索扎紧近心端,同时用肥皂水和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必要时应立即就医。
2.红火蚁
红火蚁是一种入侵生物,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被红火蚁叮咬后,身体会出现火灼般的痛感,并伴随灼伤般的水泡。少数人可能会因为毒蛋白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不幸被咬,可用盐水或肥皂水清洗患处,再用外敷药涂抹,一旦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应尽快就医。
3.隐翅虫
隐翅虫又称影子虫、青腰虫。通常情况下不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损伤。但如果将其拍打或压碎,隐翅虫体内的毒素会沾到皮肤上,引起隐翅虫皮炎或引发水肿性红斑。
若发现隐翅虫爬到皮肤上,切勿拍或碾压,应把它弹走。如被咬可内服抗组胺药,外涂解毒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