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不求甚解,特别是对于诗词,读熟背熟仿佛就是完成了一次学习上的晋级,只求字面上的感性理解。
比如读了杜牧的这首《秋夕》,脑海立马就浮现一个姑娘,手里拿着团扇,在秋风微凉的夜晚,追逐拍打萤火虫,天上的星星也跟萤火虫一般闪烁,然后,玩累了,就仰头静静地呆看头上的牵牛织女星,这画风美不胜收。
但现在读来,发觉小时候的想象还是过于天真烂漫,或说少不更事,把一首充满哀怨的诗歌,读得如此清新脱俗,也许是受了杜牧清新文字的误导,也许是真的天真,没能透过文字背后来看那些苍凉的人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女主的身份不简单
银烛、画屏、轻罗小扇、天阶等,从这些家居用具或场景可以看出,女主不是一般人家,而是深居宫里的宫女或嫔娥,因为只有在皇宫里,才有“天阶”。
乍一看,女主的生活真够浪漫的,吃饱了饭,晚上没事做,就用扇子扑扑流萤,吹吹凉风,玩累了就呆坐在玉阶上望天星。
这里其实隐藏着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宫女吃饱了饭,就玩起扑萤的游戏来?二是看星星就看星星,为什么偏偏看的是牵牛织女星?
细细看来,这首诗歌其实不是字面上让我们初浅感觉到的那种悠闲自在的景象,不是在描述一个姑娘在秋天的夜晚,捉捉萤火虫,看看天上的星星那么清新迷人。
它其实是把宫女的孤寂幽怨压在了字句底下。
《秋夕》处处透露着孤寂
还有诗歌里所运用的一些意象词,更是揭示了女主的孤寂处境。
银烛秋光——蜡烛燃烧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热烈的,所以李商隐才说“蜡炬成灰泪始干”,但在这里,用银色装饰的蜡烛虽然很精美,但散发出来的光却是“秋光”,漫长秋夜,烛光寂寥,这不仅仅是场景,更是人的心境。
冷画屏——画屏上,也许是一幅情意热烈的春宫图,但在“秋光”的映照下,却显得如此冷寂,这束“秋光”,可能不是烛光,而是女主人公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冷光”。
轻罗小扇——这是一把绫罗扇面的小团扇,精巧别致,在夏天的时候,与主人朝夕相伴。但进入秋天,天气转冷之后,这样的一把小扇,就即将被主人收藏起来了。即使没收藏起来,它的功用,也变成了“扑流萤”。
有个成语叫“秋扇见捐”,说的就是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被比喻成弃妇。这样一个意象,这样一个比喻,正正切合了这位宫女时下的处境。
流萤——萤火虫之所以在晚上发光,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讲,它们就是为了求偶交配,完成繁殖的使命。如此来看,纷飞求偶的萤火虫就与孤单寂寞冷的宫女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许宫女还心生嫉妒,所以用即将扔弃的扇子来扑打它们。
另外,从扑流萤的举动来看,宫女姐姐表面自得其乐,其实是真够寂寞冷的。因为宫女的职责是伺候皇帝,晚上正是伺候皇帝的黄金时间,别人都欢歌笑语,笙歌不断,她却独自一人在这里跟流萤玩耍,这说明这位宫女或嫔娥当晚并没有得宠幸,甚至是已经打入冷宫。
天阶——可以理解为露天的石阶,所以“凉如水”,即使这样冰凉,女主也顾不了太多, 直接就坐上去了。也只有受冷落的人,才会去坐冰凉如水的石阶吧?
牵牛织女星——牵牛织女星的故事无需多说,大家都熟稔于心头。天上那么多星星她不看,偏偏要看牛郎和织女。其中的心境和希冀,我们想想便知。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好些诗歌,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懂,但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肤浅。有的诗写得文深意浅,有的诗写得文浅意深,像杜牧这首,就是文浅意深,读这首诗,我们观看水面上的花花草草可能仅仅是感官上的欣赏,但如果能潜到水底去,会发现作者所想表达的真相。
选择就是放弃
读了《秋夕》,我们也更明白一个生活常识:选择就是放弃。
比如宫女,选择了进宫,选择了权力者的恩宠,首先放弃的就是自己的自由和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
比如《红楼梦》里的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0多岁荣升妃子,虽然同在一城,但却不能随随便便地与家人团聚, 即使见了面,却仍先要施与等级关系的礼仪——而不是尽享天伦之乐,即使是在皇宫,也尽是高处不胜寒的孤苦。
这里所延伸出来的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在看似最接近荣华富贵及恩宠的背后,其实另外一面就是“孤单寂寞冷”。
所以,同样的,在那些荣华富贵的背后,总有一把我们看不到的“秋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