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故事,皮格马利翁故事及启示

诞生于大海之上的女神乘着扇贝一路漂流来到了塞浦路斯岛,这座岛屿也就成了她的故乡。

皮格马利翁效应

(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维纳斯的诞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岛上居民曾一度堕落至极。

女神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俗话说:“女人的心思你别猜。”更何况是女神呢!

维纳斯的惩罚也是那么出乎意料、匪夷所思——她把岛上的男人都变成了头上长角的公牛,女人则成为妓女。

但,凡事皆有例外。

虽然塞浦路斯的臣民不怎么样,但他们的国王皮格马利翁却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岛上唯一没有被女神惩罚的人。

说起来这位国王也很是怪异。他看到周围的女人个个水性杨花,就觉得天底下没有一个好女人,在她们身上根本找不到自己所向往的那种纯真和唯美,所以发誓终身不娶,孤身一人终老一生。

皮格马利翁还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家。他几乎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这份事业上。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他也开始感到孤独。

怎么排遣这份孤独呢?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人世间的女人都不完美,那我就按自己心中想象的完美形象雕一个美女出来,让她日夜陪伴着我。

皮格马利翁效应

Pecheux Laurent(1729-1821):《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皮革马利翁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的热情、执着和爱恋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上。

最后,终于完工了。一块洁白无暇的象牙被雕刻成姿容绝世、超凡脱俗的理想少女形象。皮格马利翁每天久久凝视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不愿离开。

时间长了,他不知不觉间为“少女”那惊人的美貌、清纯的气质所折服,竟然对这尊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皮革马利翁每天像对待妻子那样装扮她、拥抱它。

他梦想着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所接受,但醒来之后它却依然只是一尊冷冰冰的雕像。终于,再也无法承受这种相思之苦的皮格马利翁鼓起勇气来到维纳斯的神殿里,恭恭敬敬地向女神献上丰盛的祭品,祈求她将生命赐予象牙雕像。

女神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决定让丘比特出马,帮他实现愿望。接着,祭坛边的火焰三次熊熊燃起——这是祈祷将会应验的证明。

皮格马利翁大喜过望。他飞奔回家,紧紧地抱住了雕像。

皮格马利翁效应

(法国)让-莱昂·杰罗姆(Jean-Leon Gerome,1824-1904):《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1、柔软的上半身与僵硬的下半身的对比,展现的是雕像逐渐变活人的瞬间。

2、墙上的画作展示的是皮格马利翁向维纳斯祈祷的情景、右上方的丘比特正弯弓搭箭射向二人。

3、画面右边的台子上有两个面具,左边的象征着悲剧,右边的象征着喜剧,预示着两个人的爱情不知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这时,他似乎感到了人体的温度,双手触碰到的地方也开始变得柔软起来。丘比特不失时机地一箭射了过去。皮格马利翁忍不住亲吻了雕像,发现少女也正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嘴唇已缓缓张开,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接着,冰冷的雕像开始说话了——它真的有了生命。

皮格马利翁效应

(法国)路易斯·让·弗朗索瓦·拉葛内(Louis Jean Francois Lagrenee,1725 -1805): 《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个完全按照丈夫的标准打造出来的美人复活了,并顺理成章地做了他的妻子。

皮格马利翁以海中仙女伽拉忒亚(意为“皮肤像牛奶一样白皙的美女”)的名字为妻子命名,二人在维纳斯女神的见证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第二年,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便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儿帕福斯。

皮格马利翁效应

(法国)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

心理学概念“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源于这则神话故事,意指当我们在潜意识里对某件事情有强烈的期望时,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因此亦被称为“期待效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0068.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